【泉州市深化精神创建】“四项机制”破解城乡文明融合密码
无线泉州 新闻 2025-07-15 09:07:15

引言概述

泉州市全面落实中宣部关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部署要求,创新构建“协同创建、资源下沉、结对共建、品牌培育”四项机制,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融合、全域提升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山区“跨镇联建”“一镇一园”和沿海“八好村镇”等特色模式,形成惠安“山线融合”、永春“全域文明”等示范样板,形成具有闽南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一、背景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面对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带来的乡村人口“总量降、老龄化、空心化”等挑战,面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工作力量和优质资源较少,精神文化供给不足,移风易俗任务较重等问题,泉州立足“世遗之城”的城乡特质,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势,创新构建四项机制,破解城乡文明建设“温差”难题,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融合发展新路。

二、做法与成效

(一)协同创建破壁垒,城乡文明融合增引力。建立“双创建双保障”(城市、村镇双创建,资金、项目双保障)协同机制。实施“三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管理,构建“测评-指导-会商-整改”闭环体系。创新城乡一体化创建机制,推动46个全国文明村镇对标城市创建标准。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池,近三年累计拨付城乡均等化创建资金1.2亿元,建成129个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德化县“1+16”文明实践综合体等8个项目入选省级项目,带动全市文明村镇创建提质增效。

 

凤城镇清水湾社区实践站携手铂恩清水湾幼儿园开展“多彩秋韵,欢乐晒秋”活动

(二)资源下沉活血脉,城乡文明融合添活力。构建资金、文化、数字资源下沉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连续三年共投入7860万元实现城乡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创新“需求清单+资源图谱”匹配模式,年均开展“文润万家”等城乡融合活动320余场。开发“文明实践云平台”,整合7845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动城乡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发动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文明积分超市”建设,引导群众捐赠移风易俗节省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建立“爱过年·情暖刺桐”帮扶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城乡互助、资源再生”良性循环。


2025年泉州市“文润万家”进小区集中服务示范活动

(三)结对共建聚合力,城乡文明融合添助力。建立“五共”(主体共建、阵地共享、队伍共用、项目共创、活动共办)全域共建网络。推行机关、企业、高校、文明单位与村镇、社区、实践站所结对共建机制,实现全市2715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全覆盖,让遍布城乡的“泉民文明实践圈”常态化运行,更具活力。建立“四有(有协议、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督导机制,将共建成效纳入文明建设绩效指标。结对共建培育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特色项目上百个,如晋江“村BA”篮球联赛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安溪茶乡文明实践线带动增收1.2亿元。

泉州交发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与丰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

(四)品牌培育显特色,城乡文明融合增魅力。实施“三维(文明创建、文化传承、数字赋能)”培育系统。在45个全国文明村镇实施“一村一亮点、一镇一品牌”工程,三年培育省级及以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品牌72个。创新非遗活化路径,“南音进百村”巡演超400场次,开发13条文明实践精品路线。设立千万元级品牌培育基金,将品牌培育纳入年度绩效,推动上百个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项目迭代升级。推动“埔女习俗”“永春香道”等非遗品牌带动文旅增收超5亿元,德化白瓷文明IP衍生品产值突破1亿元实现文明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泉州市南安珠渊村

二、启示与思考

启示一:机制创新是破题之钥。破解城乡文明融合难题,需建立“标准统一、资源互通、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通过创建机制破壁、资源机制活血、共建机制聚力、品牌机制铸魂,实现工作从“单兵突进”向“系统集成”转变。

启示二:文化赋能是特色路径。立足“海丝文化”“世遗之城”优势,活化利用22处世遗点、128项非遗资源,创新“世遗+文明建设”模式,使传统文化成为融合发展的精神纽带。

启示三:数字治理是增效引擎。建设“文明实践云平台”,实施服务群众“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开发AI软件赋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以数字化破解资源错配难题,实现服务精准触达,让服务效率倍增。

启示四:群众参与是根本动力。创新“积分制+公益基金”激励机制,以礼遇回馈激励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局面。

泉州以机制创新破题,通过构建同创机制消弭城乡落差、下沉机制促进要素对流、共建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品牌机制彰显文化特色,探索出一条山海协同、文化浸润的融合发展新路,形成“标准引领、资源互通、文化铸魂、数字赋能”的城乡文明融合新模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供稿单位: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