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时光邮筒·刺桐花开第三极》系列报道。当刺桐城的暖风穿越千山万水,吹进藏东洛隆的标准化厂房时,一封“时空来信”静诉着泉州援藏工作队用三年时光传承实践的“晋江经验”故事。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厂房与设施,更是助力藏东振兴的“致富代码”,让洛隆百姓眼中的希望之光越来越亮,心中的致富之梦越来越近。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想告诉你,当初选择援藏的决定是多么正确。尽管你此刻可能正为未知的挑战忐忑,但请相信,这片土地会以最丰厚的成长回报你的付出。
这是一位援藏人的心灵独白。被选派援藏时,他就不断思考着,如何将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带到这就地转化,带着高原的遗赠而归。
喝青稞酒历来是藏族同胞们日常的一个喜好,洛隆县作为西藏辖区内种植青稞的一个农业大县,他们立足这一资源禀赋,引入了青稞精酿啤酒生产线,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投资2000多万、今年6月正式投产的隆海公司,已相继推出7款不同口感的青稞精酿啤酒,企业负责人连日来忙碌筹备本月底即将在拉萨召开的产品上市新闻推介会。
我们现在目前年产值(预计)可以达到800吨,我们采用了精酿这一块,用本地的青稞进行啤酒的酿制。年销售额我们预计800万到1000万左右。
企业生产顺利进行,所在园区也马力全开。在泉州援藏工作队的接续奋斗下,曾是一片荒芜之地的洛隆县俄西现代农业产业园锚定泉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已有22家企业入驻,涵盖藏香、啤酒、畜产品加工业、汽车综合监测站等领域,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累计增加就业550人次、转移就业6700人次,年均带动群众增收超20万元。
援藏工作队也是积极帮助我们来打造品牌。我们要立足我们的龙头企业,不断开发我们一些青稞的新产品,同时通过帮助企业进行一个线上和线下的一个销售,让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出西藏。
作为目前洛隆县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洛隆县喜雅雪莲花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占地约18亩,包含3栋住宅楼、1栋商业楼,自去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施工进度的近八成。
现在1号楼和2号楼在7月底马上要封顶,同期我们在进行室内的装修,装饰工程也在同步进行,预计今年9月底主体和部分设施全部施工完毕,在明年5月底到6月初全部投入运营。
建成后,将成为我县首个智能化小区,也是洛隆县新的地标性建筑,对完善我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住宿、购物和娱乐环境,满足洛隆县干部群众及外来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多元化需求,还将吸引更多人才和优质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通过介绍本县现有资源、产业优势、招商优惠政策以及未来规划发展前景,打动投资商。对投资商的要求及难处,积极向县政府及相关单位进行汇报沟通,前期切实地解决了用地规模、设计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援藏队着重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开投资绿色通道,让企业能够安心在洛隆县投资、经商。
“晋江模式”的藏东实践下,三年来,援藏工作队多措并举、“筑巢引凤”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累计举办(合办)招商引资活动5次,为当地成功引入招商引资项目近20个,累计到位资金近2.1亿元。从沿海的“民营经济基因”到高原的“特色产业生态”,这条援藏路正书写着东西协作、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我们发展产业的核心是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通过造血式的产业的培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确定主要产业,盘活当地优质的青稞和藏药资源,形成青稞精酿啤酒和新式藏香等特色产业。建成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安心投资、安心发展,为洛隆产业赋能。大力推进泉洛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的建设,完善产业园区的功能配置,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
三年后,当你站在产业园区的三年来垒起砖砖瓦瓦上,你会明白“辛苦终有回报, 付出终会收获。那些曾让你流泪的思乡之夜,会变成对家人支持的更深感激;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工作,实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砖一瓦。
本台记者:魏佳媚 林工滨 吴裕鹏
【无线泉州】一审:苏含雪
【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