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方案,为什么是“妈祖(MAZU)”?
无线泉州 新闻 2025-07-27 11:28:41

7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构建包含多灾种预警的全球早期预警服务网络,分享中国早期预警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727110235.jpg


中国气象局将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命名为“妈祖(MAZU)”,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多灾种(Multi-hazard)、预警(Alert)、零差距(Zero-gap)和普惠(Universal)。“妈祖(MAZU)”以云端早期预警系统为核心,根据不同国家需求提供可定制、易部署、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


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广受敬仰的海洋守护者、气象守护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精神与早期预警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体现了救助、亲民、智慧的内涵。

妈祖文化,向海而兴。妈祖信仰源于泉州,传播与发展离不开海上交通贸易十分繁荣的泉州。


泉州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这里见证了妈祖从地方信仰上升为官定航海保护神的全过程。”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宋代至清代,官方对妈祖的封号一路由夫人、妃、天妃晋升至天后,许多次都是在泉州天后宫进行册封的。


微信图片_20250727110255.jpg
泉州天后宫(陈英杰 摄)


泉州古称“刺桐”,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更是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启航,各国商贾不断涌入。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的泉州天后宫,内通城区、外连海港,是海内外商人出海必经之地。为保航行平安,他们或进庙祭拜,或请一尊妈祖坐镇压船,妈祖信仰因此而名扬四海。


不仅如此,泉州天后宫还一直是官祭之所。据记载,宋代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祈风”“祭海”仪式,祈求风平浪静、航海平安。南宋末年开始,这一祈福仪式就在泉州天后宫进行。此后,元、明两朝,朝廷也经常遣官员前来祭祀。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廷钦定春、秋两祭在此举行,从此这一官祭便成为定例。


b36ad98f1762d1fcf8d686d956e6eaf3.jpg

妈祖诞辰祭典仪式(资料图


因此,与其他妈祖宫庙不同,泉州天后宫是现存年代最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其整体建筑群在形制、风格及其营建方法上基本承袭了闽南建筑的传统,保持“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特色,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台湾许多妈祖庙宇的建筑范本,也是许多岛内“温陵妈”信众的祖庙。


何为“温陵妈”?在台湾,妈祖信仰根据来源地的不同,主要分为“温陵妈”“湄洲妈”和“银同妈”。“温陵”为泉州旧称,“温陵妈”即分灵自泉州天后宫的妈祖。台湾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妈祖庙,就是澎湖天后宫


微信图片_20250727110301.jpg

台湾澎湖天后宫(图源:视觉中国)


这座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位于澎湖马公市,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移居澎湖的泉州先民创建,建筑材料均从泉州运去,庙宇建筑结构精巧,浮雕技艺精湛,沿袭了闽南传统建筑风格。


“其实,宋朝时泉州就有居民移居台湾。除了渡过黑水沟的艰辛外,登岛后他们大部分人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继续靠海吃海,所以从家乡请来了妈祖祀奉。久而久之,隶属‘温陵妈’的妈祖庙也就纷纷建立起来。”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举例说,诸如台南温陵妈祖庙、台南鹿耳门圣母庙、鹿港天后宫、台南天后宫、淡水的福祐宫等,大都分灵自泉州天后宫,其庙宇的殿堂、山门、龙柱、石壁、石楣以及上面雕绘的人物、花卉、鸟兽等,同样都是泉州能工巧匠的杰作。


微信图片_20250727110306.jpg

“乞龟”是泉州、澎湖两地极具特色的元宵民俗活动,泉州天后宫自2007年起,每年都与澎湖天后宫共同举办泉·澎“乞龟”民俗祈福活动。(林劲峰 陈智勇 摄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日趋频繁,泉州天后宫与岛内妈祖宫庙的交往交流也愈发热络,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两岸。


来源:泉州发布综合中国气象局、福建日报、福建发布、泉州晚报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