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5-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专家参访团来泉参访。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自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9名智库专家学者开启为期两天的参访。在泉州海交馆,参访嘉宾兴致勃勃地听讲解。听到泉州古称“刺桐”,来自波黑的法鲁克联想到关于刺桐古港的商贸往来。

在波黑,也有很多舶来语,像土耳其语里Zayton的发音跟油很像,很清晰。海洋商贸时代,油、橄榄这类是重要商品,语言之间相互借用,很有道理说得通。

参访团成员中有不少人是泉州的“老朋友”。来自巴基斯坦的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在1989年就曾来到中国。他告诉记者,千年前,巴基斯坦所在的古印度地区就已经和泉州商贸人文往来频繁;到了现代,很多泉州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建设,巴基斯坦的石材也被引进到泉州加工。
泉州不仅是在历史上文明,它的经济也发展得非常好,很长一段时间GDP在福建排在第一,这说明泉州人是非常努力非常能干,不管在哪一个年代都能做得非常好。希望泉州能跟历史上一样,能够起更重要的作用。

作为海丝起点、世遗之城,泉州的辉煌历史和多元文化令参访团成员赞叹不已。在他们看来,泉州的包容开放为当今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平共荣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

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活动的延续,这对未来发展是有助益的。你们和传统生活在一起,这很重要,泉州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可喜可贺。
几个世纪以前,泉州就达到了不同文化和谐共荣的水平,过去人们能做到,现在的人也可以,应该以泉州为典范,这值得成为全球讨论的一个议题。

两天的行程中,参访团的专家学者们先后参访泉州海交馆、泉州开元寺、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等,并走进古城街巷,感受泉州浓浓的烟火气。
本台记者:刘雪琳 吴裕鹏
【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
【无线泉州】二审:蔡友志
【无线泉州】三审:潘海阳 黄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