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营商环境提升”作为“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增效”行动的重点专项,着力打造遵法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整体提升。22日,泉州市相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了工作“成绩单”。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截至10月底,全市经营主体150.69万户,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市场持续焕发活力,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深化住所自主申报制、集群注册、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一照多址”等多项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今年来共有506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在全省率先试点“歇业备案”制度,经营困难市场主体可以申请歇业,保留主体资格,实施以来共有46家企业办理歇业备案。

今年10月,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关于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出台了18条具体措施。《若干措施》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以更优的服务进一步增强民营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二是以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扶持民营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三是以更好的环境进一步稳定民营经营主体发展预期。

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我市还畅通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渠道,通过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开展信用合规指导等举措,健全宽松有度的信用监管机制,最大限度消除企业因失信记录在融资信贷、市场交易等方面受限的负面影响。
出台“优化信用修复八条措施”,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通过事前提醒公示、加强合规指导,事中审慎列异列严、放宽修复期限、免申自动修复,事后线上线下畅通办、承诺容缺办理、缩短办理时限等措施,优化信用修复服务。

泉州年度专利授权量已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位。近期,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提升专利质量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加强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公共服务的鼓励和引导,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对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平台,一次性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鼓励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发展、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对承担我市首个成功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机构和发起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按实际融资金额2%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可达200万元的奖励。

我市还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得快速授权保护,帮助企业快速、精准获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保驾护航。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专题活动,走访高新园区、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单位超200家,遴选7家研发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共建预审员实践基地,累计服务企业975家,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有力满足了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快速保护的需求。
本台记者:宋丽丽 苏芳芳
【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
【无线泉州】二审:苏含雪
【无线泉州】三审:潘海阳 黄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