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泉举行
    8月9日,“奔跑吧·少年”第三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泉州开幕。副市长黄文捷等领导出席开幕式。【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戴君 黄君豪【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09 19:41无线泉州·要闻
  • 泉州市领导检查防汛工作
    8月8日,市领导带队到码头、在建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检查防汛工作。【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刘雪琳 汪龙波【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09 19:40无线泉州·要闻
  • 千年古港跃升全国第一梯队 泉州港口经济突破2000亿大关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泉州港口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6%,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与上海、深圳、广州、宁波等城市共同位列全国第一梯队。这一成就标志着泉州从区域港口跃升为港产融合的“现代港口经济强市”。【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苏翠莹 沈逸夫【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09 19:39无线泉州·要闻
  • 【泉州新闻联播】2025-8-9
    8月9日泉州新闻联播01 千年古港跃升全国第一梯队 泉州港口经济突破2000亿大关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今年前4月泉州外贸进出口820.5亿元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泉州港口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6%,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与上海、深圳、广州、宁波等城市共同位列全国第一梯队。这一成就标志着泉州从区域港口跃升为港产融合的“现代港口经济强市”。02 泉州市领导检查防汛工作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今年前4月泉州外贸进出口820.5亿元8月8日,市领导带队到码头、在建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检查防汛工作。03 第三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泉举行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今年前4月泉州外贸进出口820.5亿元8月9日,“奔跑吧·少年”第三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泉州开幕。副市长黄文捷等领导出席开幕式。04 永春白鹤拳暑期课堂点燃青少年习武热情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今年前4月泉州外贸进出口820.5亿元运动锻炼的不仅是体能,还有意志品质。今年暑假,永春县城关多家白鹤拳武馆迎来了青少年的习武热潮。05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南区赛在泉举行丰泽推百名警长进百企 青年人的脑力比拼也在进行着。8月8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奇达杯”东南区赛在泉州开幕。06 【泉州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慈善传递 清华学子10万元奖学金回捐乡里丰泽推百名警长进百企 优秀的青年不仅能够用技能立足于社会,更懂得回馈社会。一位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泉州学子就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计划将10万元奖学金回捐给家乡的慈善基金会。07 2025年中国(石狮)电商大会暨全球跨境商家资源对接会开幕丰泽推百名警长进百企 8月8日,2025年中国(石狮)电商大会暨全球跨境商家资源对接会在石狮服装城展览艺术中心开幕。08 【泉州商务 丝路领航】泉州第三批“老字号”申报开启 新政聚焦品牌传承与创新丰泽推百名警长进百企 第三批“泉州老字号”评审认定工作正式启动,旨在进一步推动老字号企业的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闽南地域传统文化。09 2025年度泉州市导游(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正式启动 丰泽推百名警长进百企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导游队伍素质,更好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方宾朋展示泉州良好的城市面貌和优质服务形象,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总工会、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新一年的泉州市导游(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又开启了。10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2025年丝路双城记暨媒体世遗泉州行”媒体团走进惠安丰泽推百名警长进百企 海外媒体也是传播泉州魅力的重要力量。8月7日,“2025年丝路双城记暨媒体世遗泉州行”媒体团前往惠安,感受石雕产业的发展和惠女风情。责编:谢璐值班主任:施纯添【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09 19:35无线泉州·要闻
  • 想增肌?想减脂?吃对食物才能效果翻倍!| 全民健身日
    2025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对于健身人群来说,无论是想让肌肉线条更分明(增肌),还是想甩掉多余的脂肪(减脂),仅靠刻苦训练还不够,合理的膳食营养也是达成目标的“隐形翅膀”。均衡膳食能够优化身体成分、促进恢复、提高免疫力,甚至还能预防运动损伤。那么,健身人群到底该怎么吃?增肌人群和减脂健身人群,在进行食物选择时要重点关注能量需求、营养素和补充时机三个关键点。1增肌人群的营养关键点形成适度能量盈余增肌主要是增加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其核心是通过运动训练刺激肌肉,并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增肌人群每日摄入的能量要高于身体消耗的能量,形成一定的能量盈余(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以满足肌肉增长的需要。因此,增肌训练者每日需要额外摄入约500千卡能量。吃对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是支撑高强度训练、促进肌肉恢复和生长、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增肌者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可达60%~65%。增肌人群可根据训练强度和时间确定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例如每天中等强度训练1小时,需要碳水化合物5~7克/千克体重;每天高强度训练1~3小时,需要碳水化合物6~10克/千克体重;每天训练4~5小时,需要碳水化合物8~12克/千克体重。日常饮食可选择大米、燕麦、土豆、杂豆等搭配玉米、蔬菜、水果等做成复合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加餐可以选择水果沙拉、奶昔代餐粉及浓缩果汁等,快速补充能量和营养。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原材料,推荐力量训练者每天摄入蛋白质1.2~2.0克/千克体重。可选择去皮鸡肉、鱼类、瘦肉、蛋清和脱脂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并均匀分配到每一餐(每餐不少于20克蛋白质)中。增肌训练后,还可以补充乳清蛋白或支链氨基酸,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及运动后的恢复。脂肪对于维持激素平衡及细胞功能至关重要,也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要占总能量的20%~30%。建议选择橄榄油、坚果和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抓住补充的窗口期训练前1~3小时,吃一顿包含适量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餐食,提供能量,减少肌肉分解。训练中,可根据运动强度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训练后30分钟~2小时是增肌的关键窗口期,可以补充易消化的蛋白质(如乳清蛋白、鸡蛋)和适量碳水化合物(如香蕉、白面包),快速启动肌肉修复与合成,并补充能量。2减脂人群的营养关键点保持能量负平衡减脂主要是减少体内的脂肪含量,其核心是通过控制总能量摄入和增加运动消耗,形成能量缺口(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利用体内脂肪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从而减少体内脂肪含量。适宜的减脂速度为每周0.5~1千克,推荐每日能量摄入降低30%~50%或者减少500~1000千卡。能量控制下的营养素分配在能量受限时,补充足量的蛋白质可以更好地维持瘦体重,而高蛋白饮食能够提高饱腹感。建议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2.0克/千克体重,优先选择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如去皮鸡胸肉、鱼虾、瘦肉,低脂或脱脂奶类等。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选择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粗粮面包、豆类、奇亚籽、玉米等,并搭配足量的新鲜蔬菜和低糖水果,维持体内血糖的稳定,同时增加饱腹感。训练前补充低GI的碳水化合物,为训练持续供能;训练后补充高GI的碳水化合物,促进身体恢复,减少肌肉分解。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选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牛油果、坚果等,确保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同时注意控制摄入量。补充时机有讲究训练前1~3小时,可以吃含适量蛋白质+少量复合碳水化合物或适量蔬菜的餐食,提供能量,保护肌肉。进行小于6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不需要额外补充能量;大于60分钟或中高强度运动,可以适量补充运动饮料。训练后30分钟~2小时,可补充足量的乳清蛋白搭配少量碳水化合物,如一个苹果或一小片全麦面包,促进身体恢复、保护肌肉。对于减脂人群来说,能量缺口是前提,避免肌肉流失是重点,可利用高纤维蔬菜增加饱腹感,足量饮水也不可少。3健身人群都要注意两点1微量营养素是健康小助手。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能量生成、血红素合成、骨代谢、免疫功能和预防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肌或减脂人群的饮食都应尽量多样化,选择天然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奶制品、健康脂肪搭配食用,以满足训练、恢复和保持健美身材的需求。当饮食中缺乏某类食物时,建议寻找与该类食物有相似营养价值的食物替代。当身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短期可通过补充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补充剂进行补充,但长期的营养调节,关键在于三餐膳食摄入均衡、足量的营养素。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水合状态十分重要,因为肌肉中75%都是水,脱水会影响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因此,补水补液应贯穿全天,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都应及时摄入足量的液体,可选择包含碳水化合物(4%~8%)和电解质(主要为钠20~50毫摩/升)的运动饮料。运动前30~120分钟,可补充300~500毫升液体;如果运动时间较长,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隔15分钟补充100~150毫升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运动结束后持续24小时,仍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100~150毫升,每小时4~5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补液总量为每小时800~1500毫升。为尽快恢复水平衡,防止脱水,每丢失1千克体重,应摄入1.5升液体。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健康中国【无线泉州】一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二审:蒋筱雯【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09 17:27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