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台风“竹节草”生成!中雨大雨暴雨!将抵福建!
昨日上午第7号台风“范斯高”才诞生昨晚20时南海上第8号台风“竹节草”生成了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Co-may;名字来源:越南;名称意义:一种草;竹节草)已于7月23日晚上在南海中东部海面生成,晚上8点钟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北偏西方向约415公里的海面上,(北纬17.8度、东经119.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120—200公里。预计,“竹节草”将先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24日下午开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西北部沿海靠近,24日夜间至25日上午在吕宋岛西北部沿海登陆,尔后进入巴士海峡并趋向台湾以东洋面,强度逐渐减弱。另据@中央气象台:“竹节草”的峰值强度可达强热带风暴级别,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海上大风,未来三天,南海东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11级、阵风12~13级。据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信欣:由于7号台风“范斯高”紧贴副热带高压,路径相对稳定。8号台风“竹节草”会逐渐被吸引过去。但两者互旋最终结果是争夺水汽,互相伤害,两败俱伤,强度减弱。不过即便减弱也可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后期继续关注。截至7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生成台风8个(同期平均6.5个),偏多1.5个。其中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与多年同期平均(2.0个)相比偏多1.0个。台风“范斯高”23日20时距离浙闽交界约1030公里。预计,“范斯高”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将于24日傍晚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目前台风进入活跃期预计台风“竹节草”和台风“范斯高”可能出现互旋,争夺水汽而更远的西太平洋洋面上还有一个“台风胚胎”热带扰动未来也会发展壮大洋面上可能形成“三台共舞”局面另据7月23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消息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此外预计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4至5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5.6个)偏少;有2至3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常年同期2.3个登陆)。台风强度接近常年,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有1个台风影响长江以北地区。据福建气象今天全省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局部中雨到大雨明日全省阴有阵雨或雷阵雨中北部沿海地区部分有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地区局部大雨再来看看未来厦门天气未来海上辐合带系统活跃受台风“范斯高”及热带辐合带共同影响预计25~28日我市将有一次降水过程降水时伴有7~9级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也容易“出没”大家要关注最新天气之后天气趋于平稳未来三天气温偏高最高气温在33℃左右岛外部分镇街可能超过35℃提醒大家要备好雨具同时也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来源:中央气象台、weatherman_信欣、厦门气象2025-07-24 06:31无线泉州 新闻
-
海丝来客 遇见泉州
来一座城赏一场剧7月23日晚大型情景文艺演出《遇见泉州》在泉州歌舞剧院精彩上演为前来参加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中外嘉宾献上了一道泉味十足的“文化艺术盛宴”演出以《互联网让世界看见泉州》为序拉开大幕,通过人屏实时交互技术,融合泉州非遗景点视频和快闪式真人表演,生动呈现千年古城与互联网时代的交融之美。随后,音舞诗《走笔酿天涯》、戏曲荟萃《市井大观园》、南音《百鸟归巢》等一系列节目精彩纷呈,多维度、沉浸式展现了泉州的历史人文风貌,赢得海内外宾朋阵阵掌声。来源:泉州发布2025-07-23 22:36无线泉州 新闻
-
让“东方第一大港”扬起数字风帆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开幕之际,由中央和地方媒体组成的“数智海丝看泉州”媒体团开启了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科技广度的探索之旅,全方位感受泉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中绽放的独特魅力。泉州海交馆内油画展示众多福船在海面航行的壮观场景(宫梦薇 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始建于1959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以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历史为轴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海交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勾勒出中国海洋文明的缩影。参观者驻足于福船航行的巨幅油画前,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商队号子与海浪声和鸣回响;而展厅中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沉船里残留的胡椒、乳香等舶来品,更无声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传奇。馆内展出的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香料(宫梦薇 摄)从千年海丝的传奇乐章中走出,媒体团将目光投向了泉州数字经济的澎湃浪潮。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场静悄悄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作为完善泉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泉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展示了当下数字技术在泉州的多元应用与无限可能。园区入驻企业展示的智能机器(宫梦薇 摄)据该园区一入驻企业负责人介绍,泉州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园区积极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团队,借助科研力量推动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制造迈进。此外,泉州还成功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园区,这些头部企业充分发挥龙头效应,有力促进了泉州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园区入驻企业展示的3D金属打印工艺品(宫梦薇 摄)当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在此交汇,这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乘着数智转型的东风书写新的发展故事。这场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科技的对话,恰似泉州古城东西塔的永恒守望。而即将启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无疑将为这幅古今交融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泉州发布2025-07-23 22:27无线泉州 新闻
-
2025百强县发布!泉州5地入选→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 泉州共有5地入围百强县 分别是晋江市(第4位)南安市(第19位)惠安县(第31位)石狮市(第36位)安溪县(第75位)《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百强县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3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根据报告,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北等省均已形成不同模式的百强梯队。报告指出,“超强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较高形态,是指同时具备经济体量大、人口规模大两个典型特征,关键性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地级市、部分省会(首府) 城市水平,符合II型大城市标准的一批县域。截至2024年,共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7个“超强县”。7个“超强县”经济总量均超2000亿元 ,其中,晋江市2024年GDP达3647.45亿元。据了解,本次评选继续设置“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指标为核心的“双门槛”,即GDP≥ 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量质并重”为基本导向,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指引,以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协同发展为主要路径。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智造能力、城镇活力、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个指标,对全国县域经济开展综合评价。来源:泉州发布、赛迪顾问、第一财经、新福建客户端、晋江经济报2025-07-23 21:06无线泉州 新闻
-
【服务人民 保障健康】丰泽开通“家庭病床网上申请”服务 真正实现“一趟不用跑”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申请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丰泽区卫健局联合泉州市医保局丰泽分局,依托“智慧丰泽”平台,开通“家庭病床网上申请”服务,让政策红利直达群众。【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实习记者 郑昊冉(演示操作步骤)我现在手上拿的就是“i丰泽”小程序的二维码,我们扫码进入,进入小程序我们就可以看到有家庭病床这一选项,点击进入,点击立即申请,填写相关材料,就可以提交申请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派责任医师与申请人取得联系,上门对患者病情及家庭护理环境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符合建床条件,将正式建立家庭病床,签订服务协议,并提交医保备案,真正实现“一趟不用跑”的健康管理服务。泉州市医保局丰泽分局业务股负责人 章倩云让有需求的群众通过“智慧健康”平台或线下两种渠道,申请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医保(部门)会加强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医疗机构收费行为和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监管。东湖街道是丰泽区老龄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今年以来,东湖街道成功办理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7例,目前,患者均已康复出院。办好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是促进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丰泽区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 郑秋平我们这个护理中心,为了开展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特意送去第一医院的护理门诊去进行(培训),每个人差不多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基层也有跟上级医院做一个联合,我们也及时把这些资料发给上级(医院)的医生,让他帮我们做一个评估。有了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老人在家就可以完成日常诊疗,不但缓解了本就紧张的住院床位资源,也让家庭成员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的一种制度创新。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实习记者 郑昊冉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看似是医疗领域的一个“小切口”,却藏着关乎万千家庭的“大民生”,它既是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家庭病床医疗保障服务的推广,不仅仅是多了一张病床的便利,更是把医疗服务、医保报销的触角延伸到了最需要的地方,让参保患者在家有“医”靠。而医保基金在其中的报销支持,也绝非简单的费用支付,而是用“真金白银”引导基层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它让家庭病床从一项贴心设想落地为民生实事,更通过政策杠杆,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居家场景延伸,这正是医疗保障改革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生动实践。本台记者:崔婧 施艺【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2025-07-23 20:07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