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安县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日前,惠安县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惠安台记者:陈伟炼 陈挥达【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22 08:55无线泉州 新闻
  • 【考评播报台】东海街道盛达广场:二次供水水泵房整改不到位
    在今年的第二季度的考评中,东海街道盛达广场考评情况不理想,究竟整改情况如何,来看看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的回访情况。【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熊嘉琪 詹启福【无线泉州】一审:黄艺华【无线泉州】二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22 08:51无线泉州 新闻
  • 泉州这条主干道开建!连接跨江大桥和高铁站……
    近日,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江城大道正式开建。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标杆工程,这条双向八车道的城市主干路不仅破解了跨江交通瓶颈,更以“交通轴、产业轴、生态景观轴”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泉州台商投资区在通江达城间焕发全新活力。打通跨江壁垒 高效联动两岸资源作为台商投资区“五纵五横”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城大道西接金屿大桥直达城东、东至海山大道直达高铁新城,是泉州高铁东站的主要集散通道之一,也是推动海江片区和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车后,洛阳江两岸通行效率将大幅提升,城东片区的综合服务资源得以快速对接海江创新产业需求,实现海江高端人才社区与城东宜居宜业环境高效联动,成为串联两岸、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黄金交通轴”。联通产业园区  加速产城深度融合依托道路支点作用和泉州东站高铁枢纽辐射优势,江城大道串联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高铁商贸等多个产业园区,加速推动沿线土地开发与产业集聚,成为牵引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助力高铁片区产城深度融合的“产业轴”。融通自然人文  铺就生态景观长廊江城大道不仅是交通线,更是一条串联自然与人文的景观长廊。从金屿大桥跨江起点向东,衔接了城东浔美滞洪湖、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洛阳江岸线三大生态核心区,向西直连百崎湖生态连绵带,构建起互通互联的蓝绿网络,强化了城东湿地绿心的生态调节功能,激发了百崎湖的文旅休闲潜能,成为融汇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引领绿色发展的“生态景观轴”。江城大道的开建,标志着泉州台商投资区迈入“通江达城、兴业融景”的新阶段。未来,它将持续释放交通、产业、生态叠加优势,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注入“江城力量”。来源: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办公室、泉州政务
    2025-08-22 06:00无线泉州 新闻
  • 市政协召开“东方第一大港政协说”座谈会
    协力讲好“东方第一大港”故事市政协召开“东方第一大港政协说”座谈会8月21日,市政协召开“东方第一大港政协说”座谈会。市政协主席肖汉辉,副主席王祖耀、戴仲川、蔡萌芽、庄灿霞,秘书长吴艺阳出席会议。会上,市委宣传部介绍了推进“东方第一大港”系列文化项目讲好中国故事工作情况;15位省市政协委员和泉州市政协经济高质量发展智库、文化文史、媒体、医药卫生、高等院校等各领域专家,聚焦国家战略、文化自信、遗产保护、数字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肖汉辉指出,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当前正处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建设“海丝名城”的时代节点,要让“东方第一大港”重现荣光,需要团结凝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肖汉辉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完善“六大行动”支撑体系,推动“讲好东方第一大港故事”的“政协方案”,落地见效。要把助推“东方第一大港”焕新出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履职任务,聚焦筑牢产业根基、拓宽内外通道、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文化影响力等重点领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奋进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向上争取支持,为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助力重振“东方第一大港”雄风。来源:泉州发布【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22 00:38无线泉州 新闻
  • 引进卫技人员超2300名!我市打造医疗人才“强磁场”
    近日,“泉州市属公立医院中层干部第一期培训”开班,这场首次聚焦市属公立医院中层干部的专题培训,既是泉州医疗人才培育的“创新动作”,更折射出这座城市持续织密“引才、育才、固才”三张网,打造医疗人才“强磁场”的深层布局。从城市到乡村,从政策到服务,泉州以人才“港湾计划”为牵引,通过精准培育学科带头人,实施“泉医英才”培养、“府校”战略合作,支持骨干人才晋升等方式,让医疗人才引得进、育得出、留得住,为市民健康福祉筑牢坚实保障。多元引才打破壁垒  广纳“活水” 从破解全球仅5例的羟基脲相关肠溃疡病例,到为患黄疸20年者确诊罕见遗传病,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余雪平博士团队多项研究登国际期刊。这背后,既有团队深耕临床的执着,更离不开泉州对高层次医疗人才的持续引进与平台支撑。2019年,江西籍博士余雪平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便回到泉州市第一医院,依托医院搭建的福建省细菌真菌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团队以“三维诊断法”的独特思路,每年为超3000例疑难病例确诊,让泉州及周边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一线城市的诊疗服务。不止“引团队”,泉州引才的“诚意”也吸引着青年才俊。“选择来泉州,不仅因为这里给的科研启动资金、住房补贴够‘实在’,更看中能和顶尖专家团队长期交流的机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工作两年多的石博士,说起选择理由时眼神发亮。无论是顶尖团队还是青年学子,多元引才渠道让泉州医疗“蓄水池”不断扩容。“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249家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8支卫生健康领域高水平团队。2024年,全市卫健系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累计参加46场校园招聘,引进卫技人员2315名,新增市级卫健领域高层次人才833人。精准育才搭台赋能  锻造“尖兵” 今年1月初,泉州市正骨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黄医生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急诊科首位“90后”学科带头人,医院将对竞聘上岗人才实施个性化培养。“带教导师教技术,辅导导师带思路,这种‘技术’+‘思路’双提升的模式,对我入职后的成长特别有帮助。”泉州市第一医院“00后”住培医师林医生对医院实施的“双导师制”表达出信心。这样的“成长加速度”在泉州医疗系统并非个例。为让人才“冒得出、长得快”,泉州打出育才组合拳:实施“泉医英才”计划,2024年选派1883名骨干赴省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471名医务人员取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2022—2023年定向培养紧缺专业人才117人;十四五以来招聘乡镇卫生院编制骨干571人,脱产培训乡村医生260人。近日启动的市属公立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更是聚焦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领导力提升、运营管理等实战内容,让公立医院管理者们“充电赋能”。长效固才厚植沃土  留住“医心” “每月多了1000多元的补助,还有养老保险,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南安市金淘镇文山村“00后”村医小苏,毕业后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入职,是泉州基层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去年,泉州出台乡村医生待遇提升方案,为像小苏这样的年轻村医解决了后顾之忧。留住人才,不仅要“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泉州市正骨医院对竞聘上岗人才建立“双通道”晋升体系,让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享有同等发展机会。安溪县医院通过“县乡一体”模式,让乡镇医生能参与县级医院手术,不仅业务能力快速提升,而且成就感满满。数据显示,2024年安溪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量较2017年增长了快2倍,这背后体现了基层人才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来源:泉州市卫健委、福建卫生报【无线泉州】一审:吴丽峰【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
    2025-08-21 22:26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