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昔日“东方第一大港”,探讨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新机遇
    福建泉州曾被赞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如今,“海上丝绸之路”正通过建设智能互联基础设施、搭建韧性供应链体系、探索绿色低碳解决方案,为国际运输业提供创新引擎、带来转型机遇。7月24日,在福建泉州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主论坛上,“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议题重点围绕港口城市转型发展、领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展开讨论。与会嘉宾认为,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十分必要。7月23日,泉州大剧院外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标识。瓦努阿图作为一个太平洋岛国,和许多其他岛屿国家一样,海运是其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柱,智慧航运解决方案能够助力瓦努阿图可持续发展。瓦努阿图土地资源部部长瑞克·马赫表示,瓦努阿图正积极投资互联互通,推动技术普及,确保公民在数字世界的蓬勃发展中掌握所需技能。“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可谓机会和挑战并存,比起以往任何时候世界都显得更加全球化。”委内瑞拉科技部通讯科技副部长劳尔·埃尔南德斯表示,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应对更为复杂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全球供应链中断、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劳尔·埃尔南德斯表示,委内瑞拉致力于打造更智能、更绿色的全球交通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科技正在重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与货物的跨境流动方式。”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顾问蒙蒂普·斯里拉塔娜表示,泰国必须充分利用数字与智能技术,推动交通系统现代化,同时兼顾可持续性。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瑞克·马赫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瓦努阿图在绿色港口技术和数字航运通道方面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表示,中国和瓦努阿图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数字丝路”为瓦努阿图在数字交通、电子政务和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平台。7月23日,福建泉州,记者在泉州大剧院主会场拍摄球形LED屏。国际交通运输的数智变革并非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项战略性选择,是从增长迈向可持续,是从全球化迈向韧性的重要纽带。在劳尔·埃尔南德斯看来,数字智能转型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实施,更需要人类重新构建运输货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确保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港口和每一个社区不掉队。“航运和港口行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核心,全球超过80%的货物是通过海运运输,但海洋在肩负着全球化重担的同时,也承担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劳尔·埃尔南德斯认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航运生态圈,帮助我们最大限度的减少航线、节省燃料、减少排放,同时简化全球供应链。“但这一进程必须以人为本,而不仅仅是关注数字技术,还需要赋予工人相应的能力。数字化应该是一项普惠权利,而非特权。”劳尔·埃尔南德斯认为,我们需要搭建数字桥梁而非制造数字鸿沟。数字智能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趋势,更是可持续国际运输的重要催化剂。“通过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自动化和互联技术深度融入运输体系,我们正在构建的全球物流网络不仅更快速、更具韧性,更实现了根本性的绿色低碳与责任担当。拥抱这场变革已非选择题,而是通往全球贸易可持续未来的必由之路。”蒙蒂普·斯里拉塔娜这样说。来源:光明网、世界互联网大会【无线泉州】一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
    2025-07-27 18:18无线泉州 新闻
  • AI时代,民营经济如何“接招”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向来以灵活机制和创新活力著称。而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民营经济也正迎来新的发展考题——是做被动适应的追随者,还是主动破局的弄潮儿?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主论坛上,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从机遇优势到实践举措,从现实挑战到应对之策,一幅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全景图渐次展开。7月23日,泉州大剧院外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标识。“全球几乎三分之一的专利申请都和数字技术相关,人工智能相关的产权和专利增长了80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加速涌入产业现场,赋能千行百业。而民营经济作为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已然站在这股浪潮的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将其对民营经济发展体会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催人”“喜人”“动人”“引人”。其中,“喜人”一词,正是用来形容民营经济展现出的全球活力。他介绍说,过去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存量已突破1万亿美元,在海外设立企业超4万家,覆盖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海外仓、数字营销、本土客服、供应链金融等全链路生态日益成熟,为数字丝路提供了可随时调用的“全球神经元”。在位于福建泉州的安踏智能工厂,传统生产模式已被彻底颠覆。“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不同功能产品,AI动态调度使效率提升300%。”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以亲身经历说明,即便是在被不少人看作是传统产业的运动鞋服行业,如今也“每天都在跟数据、算法、用户场景打交道”,AI正让“老产业”焕发新动能。丁世忠介绍说,从“人找货”到“货找人”,安踏智能工厂AI驱动柔性制造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其AI辅助设计系统将产品开发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10天,仅2024年设计订货金额就超20亿元。而在被称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里,一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杰分享说,“口头协议”“小本记账”仍是不少企业的常见管理方式,与智能化需求形成尖锐反差。为此,其团队开发的数字化系统,可将2.5万个施工任务项数字化,实现了建筑行业的“线上派单”。“工人打开手机APP接受任务,记工单成为发薪唯一依据,就像管理外卖员一样精细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其学院五年间为全球64万人提供知识产权培训,覆盖20万家中小企业;“国际注册体系”帮助数十万项技术跨越国界,免费的知识产权诊断工具支持30种语言,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全球化红利。福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但挑战依然清晰可见。丁世忠特别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果侵权行为得不到遏制,就会导致低水平内卷,研发投入、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无从谈起。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也直言,多数民营企业还不能大规模应用AI,其根源就在于数字化基础薄弱和认知偏差的双重制约,一句话总结就是:没有数据积累,AI便成了无米之炊;对技术边界不清,又容易陷入盲目跟风。全球IPv6论坛创始人兼主席拉提夫·拉蒂德更警示底层支撑的脆弱性:“数据流转需要可验证的IP地址和安全保障”,而当前数据孤岛与安全风险仍是重大挑战。破局之道是什么?多方协同。陈旭东建议民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技术路径,比如生成式AI适合构建企业知识库,传统AI则在生产线视觉检测等场景更易落地。拉提夫・拉蒂德也呼吁把AI、物联网、5G、6G的骨干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具有性价比的网络,更好地分析数据。正如张东刚所说,民营企业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灵活的体制机制、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厚的市场根基等独特优势,理应在“数字丝路”建设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当主力、打头阵,要大有作为。从泉州古港到“数字丝路”,人工智能正为民营经济打开新空间。相信在政策护航、技术赋能、生态共建下,民营企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当主力、打头阵”,书写更多精彩篇章。来源:光明网、世界互联网大会【无线泉州】一审:王桂瑜【无线泉州】二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
    2025-07-27 18:17无线泉州 新闻
  • 世界聚焦泉州!5G领航,共绘数智新时代!
    2025年7月24日,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泉州,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此盛大启幕。泉州,这座承载着千年海丝辉煌与现代数字梦想的城市,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极具前瞻性与包容性的主题,向全球郑重宣告其在5G建设与应用领域的非凡成就,奏响了数智时代下海丝之路创新发展的激昂序曲。泉州,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既传承着“爱拼才会赢”的“晋江经验”所蕴含的创新基因,又具备在数字经济时代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魄力。它宛如一座数字创新的灯塔,在时代的浪潮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全球的资源与目光。2024年,泉州数字经济总规模如磅礴巨浪般突破7000亿元大关,产业数字化规模更是连续五年傲立全省之巅。这一组组震撼人心的数据,不仅是泉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其在这片数字蓝海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有力见证。5G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领跑,奠定坚实基础我市大力实施“双千兆”网络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光纤、4G、5G的全覆盖。目前,泉州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基站数量超3万座,5G用户数达672万,千兆宽带用户166万,10G PON及以上端口超19万,多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这一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为5G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5G施工在乡村地区,我市积极推进行政村5G 700M、900M低频组网建设,广电5G网络向乡村广泛延伸,实现了行政村5G通达率100%。这不仅为乡村地区带来了高速稳定的网络,更为“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程的加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50亿元,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在海洋领域,我市创新应用“海域5G专网+卫星通信”融合组网方案,将网络覆盖延伸至重点海域,为海洋渔业、海上风电等产业筑牢了稳定的通信“海上根基”。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海洋产业的通信保障能力,更为海洋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领域应用智能转型,引领行业潮流在工业领域,5G技术正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安踏、恒安、九牧、柒牌等龙头企业,凭借5G技术打造智能工厂,引领行业潮流。其中,6家企业成功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数量居全省首位。九牧AGV车走进这些智能工厂,5G技术无处不在。自动裁切机、智能针车、AI视觉系统、AGV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5G网络的加持下高效运转。以蜡笔小新为例,其“5G+智慧工厂”引入全自动灌装机、智能码垛机等设备,实现了“小单快返”的灵活生产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华宇织造则运用5G、云物联网技术,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造”,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同步大幅提升。泉州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1.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8%,超5500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这一系列数据表明,5G技术正深度融入工业生产的全流程,推动泉州工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农业领域应用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传统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德化,福建省首家“智慧葡萄庄园”通过5G、BIM、大数据等信息化新技术,打造水肥灌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农场生产、管理任务的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更实现了葡萄年产量提升15%,节约用电2%,节约用水30%,节约人工成本约50万元,企业利润增加5.1%。福建省首家“智慧葡萄庄园”除了种植业,农机装备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南安,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轮式拖拉机进行无人驾驶旋耕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目前,泉州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9家、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9个,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展示。其他领域应用全面拓展,提升民生福祉5G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领域,更全面拓展至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在城市治理方面,我市推动“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建成城安系统、智慧城管平台等,事件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将国产化DeepSeek大模型引入城市云平台,基于公共出行数据优化公交线路,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在民生服务领域,5G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医疗机构“互联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泉州服务平台、“5G+智慧医疗”建设,如泉州市第一医院AI辅助“学习困难门诊”,诊断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2分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入专科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评估,动态随访效率提升;泉州市中医院上线智能化诊疗系统,结合古籍文献库提供中医诊疗支持;晋江市医院开发“AI病历解读”“诊断建议”等场景,优化数据治理流程。打造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全市中小学智慧教室覆盖率超85%,“5G+专递课堂”覆盖336所试点学校,为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泉州将继续深化5G技术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科
    2025-07-27 15:00无线泉州 新闻
  • 泉州市区又一公园将开建!
    最新消息东海将新增一座公园用地面积约56957㎡莲垵公园即将开建▼近日,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莲垵公园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批前公示》。项目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北临纬二路南临纬一路,西临府东北路,东靠丰海路。总用地面积为56957平方米。关于后渚莲垵西片区莲垵公园位于后渚莲垵西片区。根据规划,后渚莲垵西片区以“湖滨文旅山城、国际游艇社区”为目标,将形成“山水双廊、串两区、一核双心、三节点”的总体格局。用地以居住、配套服务为主,兼顾文旅、康养、商业功能。规划将依托莲垵湖山水生态廊道、观音山出洋龙休闲绿廊,利用复合用地打造游艇俱乐部、地景商住综合体等地标建筑,以及桥下公园与游艇港区、跨代交流康养区,并串联其中的复合活力空间,形成山串城、城串江的国际游艇社区,促进片区高端价值凸显与提升。遵循保山形、留地势的基本原则,顺应山势构建完善的慢道系统,串联片区内外优质山水资源,实现“走着到生态公园”的高端社区构想。后渚莲垵西片区的建设对泉州环湾城市封面的打造占据极重要的位置。片区拥有港口的优势,将建设国际游艇港,进一步发挥片区文旅资源和港口优势;还具备“背靠桃花山观音山、直面一线江海景观、内拥湖泊”等稀缺自然生态优势,将增强片区的宜居度和承载力,有望打造成为泉州下一个文旅高地和高端人居地。来源:看丰泽
    2025-07-27 13:23无线泉州 新闻
  • AI时代,民营经济如何“接招”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向来以灵活机制和创新活力著称。而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民营经济也正迎来新的发展考题——是做被动适应的追随者,还是主动破局的弄潮儿?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主论坛上,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从机遇优势到实践举措,从现实挑战到应对之策,一幅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全景图渐次展开。7月23日,泉州大剧院外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标识。“全球几乎三分之一的专利申请都和数字技术相关,人工智能相关的产权和专利增长了80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加速涌入产业现场,赋能千行百业。而民营经济作为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已然站在这股浪潮的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将其对民营经济发展体会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催人”“喜人”“动人”“引人”。其中,“喜人”一词,正是用来形容民营经济展现出的全球活力。他介绍说,过去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存量已突破1万亿美元,在海外设立企业超4万家,覆盖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海外仓、数字营销、本土客服、供应链金融等全链路生态日益成熟,为数字丝路提供了可随时调用的“全球神经元”。在位于福建泉州的安踏智能工厂,传统生产模式已被彻底颠覆。“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不同功能产品,AI动态调度使效率提升300%。”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以亲身经历说明,即便是在被不少人看作是传统产业的运动鞋服行业,如今也“每天都在跟数据、算法、用户场景打交道”,AI正让“老产业”焕发新动能。丁世忠介绍说,从“人找货”到“货找人”,安踏智能工厂AI驱动柔性制造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其AI辅助设计系统将产品开发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10天,仅2024年设计订货金额就超20亿元。而在被称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里,一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杰分享说,“口头协议”“小本记账”仍是不少企业的常见管理方式,与智能化需求形成尖锐反差。为此,其团队开发的数字化系统,可将2.5万个施工任务项数字化,实现了建筑行业的“线上派单”。“工人打开手机APP接受任务,记工单成为发薪唯一依据,就像管理外卖员一样精细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其学院五年间为全球64万人提供知识产权培训,覆盖20万家中小企业;“国际注册体系”帮助数十万项技术跨越国界,免费的知识产权诊断工具支持30种语言,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全球化红利。福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但挑战依然清晰可见。丁世忠特别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果侵权行为得不到遏制,就会导致低水平内卷,研发投入、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无从谈起。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也直言,多数民营企业还不能大规模应用AI,其根源就在于数字化基础薄弱和认知偏差的双重制约,一句话总结就是:没有数据积累,AI便成了无米之炊;对技术边界不清,又容易陷入盲目跟风。全球IPv6论坛创始人兼主席拉提夫·拉蒂德更警示底层支撑的脆弱性:“数据流转需要可验证的IP地址和安全保障”,而当前数据孤岛与安全风险仍是重大挑战。破局之道是什么?多方协同。陈旭东建议民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技术路径,比如生成式AI适合构建企业知识库,传统AI则在生产线视觉检测等场景更易落地。拉提夫・拉蒂德也呼吁把AI、物联网、5G、6G的骨干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具有性价比的网络,更好地分析数据。正如张东刚所说,民营企业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灵活的体制机制、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厚的市场根基等独特优势,理应在“数字丝路”建设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当主力、打头阵,要大有作为。从泉州古港到“数字丝路”,人工智能正为民营经济打开新空间。相信在政策护航、技术赋能、生态共建下,民营企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当主力、打头阵”,书写更多精彩篇章。来源:光明网、世界互联网大会
    2025-07-27 12:05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