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市深化精神创建】福建泉州:活化祠堂载体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辉煌繁华的海丝起点、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色、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宗祠文化和深厚的乡愁情怀。作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试点市,泉州市着眼于活化祠堂载体,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使祠堂有了新功能、新内涵、新作为。一、基本情况泉州现有约5000余座的宗祠,既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资源。近年来,泉州立足区域民俗特色,传承弘扬宗祠文化,充分挖掘祠堂根植基层、联结群众的优势,进一步活化利用、创新发展,把一些祠堂打造为宣教场所、议事场所、公益活动场所,转型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守护文化根脉中培育文明新风,成为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推进基层善治的新载体、新阵地,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二、主要做法(一)文化礼堂话“新风”,声入人心。以宗祠现有空间为基础,泉州培育了65个省、市级家风家训馆,建设村级文化礼堂,因地制宜构建“宗祠+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建筑工艺文化、非遗文化、侨胞文化”赋能模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风文明建设平台”作用,吸纳宗祠内乡贤能人、老党员、文化骨干、非遗传承人等,致力于移风易俗的宣传,把移风易俗益众利家讲清楚,把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讲清楚,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每年,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曲艺表演、情景剧、微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各祠堂轮番开展,百年祠堂摇身变成新时代讲堂,将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晋江市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二)一约四会解“民忧”,德化人心。祠堂族规宗法是宗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在泉州,部分村(乡)规民约内容直接源自宗祠内的碑刻,如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万氏规约、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的村规民约等。在祠堂内悬挂村(乡)规民约,利用“四会”自治组织特别是农村宗祠老人协会,监督执行、说服劝导,用自身嘉言懿行来垂范乡里、影响群众,更好推动移风易俗村(乡)规民约落地执行。例如,丰泽区北峰街道介入红事25起,节省费用52.25万。同时,将宗祠“议事厅”作为乡村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形成民事民议的生动格局,比如惠安县在多个乡镇宗祠创新组建有特色的“惠女调解室”,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三)典型示范革“陋习”,深入人心。宗祠承担着祭祀祖先、操办红白喜事等功能,利用宗祠活动积极发动族内能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借助传统节日、农闲季节等时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贴近群众播撒文明风尚的种子。如泉港区前欧村组织本村族内有威望的老人联合倡议,并牵头建设共享联合宗祠,作为办理丧事的集体共用场所,减轻费用支出,遏制浪费现象,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永春县玉西村榜中康氏祖厝成立榜中角落老人协会,开展厚养薄葬、婚丧俭办、表彰好媳妇等工作,以身边好人好事带动文明乡风。 2024年2月22日,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黄素石楼,文明家庭带领小朋友们做花灯,传承文明新风(四)慈善公益增“福祉”,浸润人心。泉州创造性地将推动移风易俗与宗祠文化中光前裕后、孝老爱亲的优秀传统,闽南乡贤文化中“不比阔气比公益,不讲私面讲奉献”的深刻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家、海内外乡贤从最初的捐资修缮祠堂,到后来热心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移风易俗蔚然成风。2024年全市群众通过简办婚丧喜庆节省资金用于捐赠扶贫济困、敬老助老、奖教兴学等事业的资金超亿元,不少姓氏宗祠成立奖学助教扶贫基金会,慰问高龄宗亲、奖优后代;有些较大的宗祠则开辟出百姓书房空间,发展成研学基地、非遗传承基地、历史纪念馆等,把宗祠建设成为教育后人、倡导公序良俗的阵地。三、经验体会(一)通过赋予宗祠阵地的新功能,进一步拓宽移风易俗的覆盖广度。移风易俗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泉州的宗祠阵地遍布城乡各地。积极探索宗祠阵地“自治”效能,立足宗祠空间场所和深厚底蕴,通过整合资源、融合场景,完善功能、释放效能,引导符合“四有”建设标准的宗祠申报家风家训馆,设立移风易俗专题展示区。推动部分宗祠新添、改造设施,内设多功能区,拓展建设成为群众想来愿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空间重构中严格遵循“形神兼备”原则,在保留文化本真中注入现代功能,让宗祠成为移风易俗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二)通过丰富宗祠活动的新内函,进一步挖掘移风易俗的文化深度。泉州在宗祠活化中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而是通过唤醒集体文化记忆构建治理认同,发挥宗祠教化族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产生强大的价值共鸣。充分挖掘宗祠“楹联、堂号、牌匾、雕刻”和“祖训、宗约、族规、家训”中契合移风易俗的内容和先贤名人的家风故事,推动宗祠祭祀活动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相结合,宗祠开展的奖教助学、公益活动与文明实践服务群众活动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开展常态化移风易俗宣传教化,走出宗祠传承文化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融合新路径。2025年2月11日,惠安县刘望海故居举办“古厝扬新风 花式闹元宵”移风易俗主题游园活动(三)通过培育宗祠能人的新作为,进一步增强移风易俗的落实力度。宗族能人既是宗族秩序和行为规范维护者,也是现代乡村治理的“关键纽带”,通过将宗祠主事者、文化能人、经济能人、民俗专家等纳入“一约四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用好其在族群众中的影响和威望,明确其在移风易俗中的宣传教育、规范制定、监督执行职责,通过培训赋能,设立激励机制,让其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骨干力量。如惠安县宗祠理事会成员带头将子女婚宴规模控制在10桌以内,南安林氏宗祠通过能人协商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晋江陈埭镇丁氏宗祠组织“五老调解队”化解婚丧纠纷成功率达95%。
    2025-07-15 09:26无线泉州 新闻
  • 【泉州市深化精神创建】“四项机制”破解城乡文明融合密码
    引言概述泉州市全面落实中宣部关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部署要求,创新构建“协同创建、资源下沉、结对共建、品牌培育”四项机制,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融合、全域提升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山区“跨镇联建”“一镇一园”和沿海“八好村镇”等特色模式,形成惠安“山线融合”、永春“全域文明”等示范样板,形成具有闽南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一、背景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面对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带来的乡村人口“总量降、老龄化、空心化”等挑战,面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工作力量和优质资源较少,精神文化供给不足,移风易俗任务较重等问题,泉州立足“世遗之城”的城乡特质,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势,创新构建四项机制,破解城乡文明建设“温差”难题,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融合发展新路。二、做法与成效(一)协同创建破壁垒,城乡文明融合增引力。建立“双创建双保障”(城市、村镇双创建,资金、项目双保障)协同机制。实施“三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管理,构建“测评-指导-会商-整改”闭环体系。创新城乡一体化创建机制,推动46个全国文明村镇对标城市创建标准。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池,近三年累计拨付城乡均等化创建资金1.2亿元,建成129个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德化县“1+16”文明实践综合体等8个项目入选省级项目,带动全市文明村镇创建提质增效。 凤城镇清水湾社区实践站携手铂恩清水湾幼儿园开展“多彩秋韵,欢乐晒秋”活动(二)资源下沉活血脉,城乡文明融合添活力。构建资金、文化、数字资源下沉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连续三年共投入7860万元实现城乡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创新“需求清单+资源图谱”匹配模式,年均开展“文润万家”等城乡融合活动320余场。开发“文明实践云平台”,整合7845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动城乡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发动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文明积分超市”建设,引导群众捐赠移风易俗节省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建立“爱过年·情暖刺桐”帮扶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城乡互助、资源再生”良性循环。2025年泉州市“文润万家”进小区集中服务示范活动(三)结对共建聚合力,城乡文明融合添助力。建立“五共”(主体共建、阵地共享、队伍共用、项目共创、活动共办)全域共建网络。推行机关、企业、高校、文明单位与村镇、社区、实践站所结对共建机制,实现全市2715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全覆盖,让遍布城乡的“泉民文明实践圈”常态化运行,更具活力。建立“四有(有协议、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督导机制,将共建成效纳入文明建设绩效指标。结对共建培育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特色项目上百个,如晋江“村BA”篮球联赛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安溪茶乡文明实践线带动增收1.2亿元。泉州交发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与丰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四)品牌培育显特色,城乡文明融合增魅力。实施“三维(文明创建、文化传承、数字赋能)”培育系统。在45个全国文明村镇实施“一村一亮点、一镇一品牌”工程,三年培育省级及以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品牌72个。创新非遗活化路径,“南音进百村”巡演超400场次,开发13条文明实践精品路线。设立千万元级品牌培育基金,将品牌培育纳入年度绩效,推动上百个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项目迭代升级。推动“蟳埔女习俗”“永春香道”等非遗品牌带动文旅增收超5亿元,德化白瓷文明IP衍生品产值突破1亿元,实现文明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泉州市南安珠渊村二、启示与思考启示一:机制创新是破题之钥。破解城乡文明融合难题,需建立“标准统一、资源互通、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通过创建机制破壁、资源机制活血、共建机制聚力、品牌机制铸魂,实现工作从“单兵突进”向“系统集成”转变。启示二:文化赋能是特色路径。立足“海丝文化”“世遗之城”优势,活化利用22处世遗点、128项非遗资源,创新“世遗+文明建设”模式,使传统文化成为融合发展的精神纽带。启示三:数字治理是增效引擎。建设“文明实践云平台”,实施服务群众“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开发AI软件赋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以数字化破解资源错配难题,实现服务精准触达,让服务效率倍增。启示四:群众参与是根本动力。创新“积分制+公益基金”激励机制,以礼遇回馈激励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局面。泉州以机制创新破题,通过构建同创机制消弭城乡落差、下沉机制促进要素对流、共建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品牌机制彰显文化特色,探索出一条山海协同、文化浸润的融合发展新路,形成“标准引领、资源互通、文化铸魂、数字赋能”的城乡文明融合新模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供稿单位: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
    2025-07-15 09:07无线泉州 新闻
  • 彩礼不超过5万元、随礼不超200元......泉州一地试行
    2025年5月,聚焦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群众身边突出的陈规陋习问题,安溪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安溪县婚丧喜庆事宜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试行)》。主要内容是通过群众自治方式,实行向红白理事会报告制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喜事、神事不办或少办等操办原则,规定婚丧礼俗仪式、彩礼、宴请、随礼的一般性标准等等;让全县各乡镇各村(社区)推动移风易俗有规可依,倡导推行,着力除陋习、去陈规,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安溪县婚丧喜庆事宜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试行)》主要内容如下:一倡导实行红白事报告和劝导、监督制度各村(社区)健全红白理事会,引导推动宗族长辈、退休干部、操办红白事人员等加入,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按照《村规民约》等相关规定,主动协助村(社区)居民办理婚事、丧事有关事宜,进行移风易俗宣传劝导;村(社区)两委加强指导监督,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全县各乡镇的所有村(社区)倡导实行红白事报告制度。凡村民和社区居民办理婚事、丧事及时向该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报告,主动接受红白理事会监督指导;婚事在事前7日内、丧事在人员死亡24小时之内到所在村(社区)的红白理事会进行报备(填写表格,附件1和附件2);报备时需说明办理时长、操办规模、宴请范围等。二操办原则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不办或俭办,一事不多地或化整为零、分散操办宴席。三婚庆标准(一)结婚宴席操办时间不超过2天,单方婚宴人数不超过150人(15桌);婚嫁双方合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超过250人(25桌)。(二)城镇宴席每桌菜金不超过1500元,乡村宴席每桌菜金不超过1000元,每桌菜品不超过12道,倡导使用普通烟酒。(三)提倡婚恋自由,严禁买卖、包办婚姻。彩礼不超过5万元,提倡低彩礼或零彩礼,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零彩礼”嫁娶。(四)除亲属外,其他人员“随礼”不超过200元;提倡不送礼、不收礼。(五)婚车不租借豪华车辆,婚礼车队规模不超过5辆,鼓乐队伍不超过6人。(六)不搞豪华婚庆活动,不大搞婚庆装饰布置,不聘请文艺歌舞表演,不大规模燃放烟花爆竹。(七)弘扬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坚决抵制低俗婚闹,恶搞陋习。(八)提倡举办公益婚礼、集体婚礼、爱心婚礼、旅游婚礼等新型婚礼。四丧事标准(一)治丧时间一般控制在3天之内,最迟不超过5天(非正常死亡除外)。(二)治丧期间不办宴席,提倡便餐从简。(三)除亲属外,其他人员“随礼”不超过200 元。(四)城区集中治丧区域内的城乡居民(含外来人员)不得在城区占用广场、公园、道路、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摆放花圈花篮、做道场、唱班等治丧活动。(五)城区集中治丧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有集中治丧点的乡镇治丧活动应当在集中治丧点进行;无集中治丧点的,治丧活动不得占用道路、街道等公共场所停尸治丧,不得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六)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不得影响交通通行。(七)简化治丧仪式,提倡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戴黑纱等丧葬礼仪,送殡演艺乐队不超过2队,不搞封建迷信,不沿路抛撒冥币纸钱,不进行低俗文艺表演,禁止播放和吹奏超分贝哀乐扰民。(八)推行火葬,提倡花葬、树葬、草葬,不建豪华墓、活人墓,提倡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纪念等文明祭奠方式。五其他事宜(一)倡导神佛事少办,一切神佛事活动程序从简,不搞封建迷信。(二)坚决抵制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敛财举办“无事酒”等行为,减轻“人情负担”;除婚丧事宜外,提倡乔迁、订婚、再婚、满月、生日、入伍、升学、乔迁、谢师、祝寿、立碑、开业等事宜不办宴、不收礼。(三)倡导有喜事捐资做公益,支持家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教育等公益事业。(四)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严格按照《泉州市关于规范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试行)》(泉委办发〔2018〕9号)执行,村(社区)干部参照执行。 (五)党员、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婚丧喜庆礼俗陈规陋习,带动亲朋好友、身边群众维护公序良俗,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来源:文明安溪
    2025-07-15 06:05无线泉州 新闻
  • 极为罕见!泉州出现龙卷风!
    7月14日下午惠安往辋川方向出现一股龙卷风14日晚记者从泉州市气象台了解到当日下午气象雷达确实监测到龙卷风的信号气象专家表示泉州出现龙卷风气象,历史罕见记者从市民拍摄的一段视频看到,一个农地视角远处的空中,乌云下有一股龙卷风呼啸旋转着,风眼边有类似塑料袋的东西伴随风暴在空中飞舞。市民拍摄的视频截图14日晚,记者向泉州市气象台求证,当日下午3点50分左右,确实从气象雷达检测到了中气旋形成的信号。“从雷达图上判断,大概是在惠安大屿岛方向。”泉州市气象台裴昌春副台长告诉记者,从雷达观测的情况看,以及周边自动站风力来看,此次出现的龙卷风强度等级不强,有关强度认定还得进一步调查。记者了解到,泉州德化曾于1970年7月记录观测到龙卷风。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2025-07-15 06:05无线泉州 新闻
  • 2025-2026“广电杯”全市青少年篮球赛即将开赛 参赛队伍紧锣密鼓备战
    2025-2026“广电杯”全市青少年篮球赛即将拉开帷幕,报名参赛的队伍正在紧锣密鼓备战中。【↓点击下方观看视频↓】*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台记者:李前瑞 林世弘【无线泉州】一审:黄雨轩(实习生)【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陈雄标
    2025-07-14 20:30无线泉州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