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雨水天气使得积水增多,蚊虫孳生场所增加,人们更易被蚊虫叮咬,登革热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泉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提醒市民朋友,雨水天气易孳生蚊虫,市民应做好防蚊灭蚊措施,谨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少数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灭蚊防叮咬、清理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方式。
“当前正值输入性登革热流行季,建议各小区物业及时做好下水管井积水的清理和蚊虫消杀工作;市民应保持家中及周边环境整洁,及时清理花盆托盘、废弃容器等各类积水。”泉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消杀科副科长林香玉表示。
专家提醒,市民应从自我做起,做好居家环境及周边环境的卫生,及时填平积水坑,倒置闲置容器,定期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物品,定期给水生植物换水,并认真冲洗根部,避免蚊卵与幼虫附着。家中可使用蚊香、杀虫气雾剂等防蚊灭蚊,安装纱门纱窗;外出时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驱蚊剂;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远离积水等容易孳生蚊子的地方。
市民外出特别是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探亲,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防蚊保护措施。外出期间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如突然发热,伴有面、颈、胸部潮红或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蚊虫叮咬史;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泉后14天内,如果出现登革热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接诊医生告知近两周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来源:泉州疾控
【无线泉州】一审:林春婷
【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
【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