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春节刚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便呈现出一派火热、蓬勃的景象。在政策的支持下,绿色出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有行业专家近期预测,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或将达到40%。在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上,泉州企业另辟蹊径,以独到的眼光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重要配件电池中的一个细分赛道。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泉州清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泉港。作为一家新兴能源技术企业,它被行业内称作“电池医院”。
我们人不舒服了,可以去医院看病挂号,找医生诊断。那么汽车电池出了问题,又该将怎么解决呢?今天呢,我就带大家来到位于泉港区的这么一家企业,它能够解决汽车电池后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形象的被称为“电池医院”。卢总您好,我今天在进来我们这个企业之前,有注意到门口摆放一些废弃的汽车旧电池,它们是从哪来的呢?
它们是一些车上不能用的都退下来拿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拿来做梯次利用,因为我们也取得了国家工信部关于旧电池回收的“梯次利用”的白名单,所以我们现在主力在做这个业务。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的同时,大量从汽车上“退役”的电池该何去何从,成为环保问题的同时,也隐藏着发展的机遇。敏感的泉州企业很早就嗅到商机。
前端电池在车上用完了之后,不能用了,其实它可以被再次利用,再次利用它可以应用在车以外的更低的应用场景上,比如说低速电动车、二轮车,这些应用完了之后,不能用了,再拿去做报废,跟材料提炼处理,这样完成整个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的闭环。

瞄准新蓝海,公司开始着手建设“电池医院”。前期,公司在省内多个地方进行选址建设,最后选择了泉港,投资建设锂电池科技项目。项目共三期,全部投产预计将形成年处理能力2万吨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与加工,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这个项目也被列为泉港区区级重点项目。从审批报建、开工建设、到后期验收等,泉港各部门给予企业极大的帮助。项目在加速推进,但企业遇到了技术问题,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同时,如何减少其他废弃物的产生。为此,企业主动作为,积极整合行业资源。
一直以来,我们整合了整个行业里面的,包括三电系统,然后一些电池管理系统,这些相应的所有的主力团队都有了。核心竞争力应该就是我们这些团队还有优秀的工程师,一些合作的科研院所,做我们的一些技术支撑。

企业还主动出击,向高校实验室寻求技术支援,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并积极参与国家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体系建设。一边促项目建设,一边沉下心来促技术攻关,两条腿走路,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这个赛道上,这家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跑出了漂亮的起步。企业一期项目已上马智能化、柔性化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梯次生产线。企业成立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二期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厂房扩建和设备导入,将梯次利用年处理能力提升到8000吨,预计今年的产值能突破亿元。
我们这个场地里没有废水、废气、废液的排放,而且梯次利用本身就是响应国家循环经济的号召,是替垃圾做减量化处理,在梯次利用这个环节是纯物理的,不产生任何的排放。

龙年春节刚过,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鼓励引导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虽说企业刚成立两年,但年轻的企业也有着年轻人一样的冲劲。随着企业开展的项目入选2023年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企业计划将服务范围从新能源公交车拓展到物流车、网约车等领域。
中央财经委的这个会议,推动消费以旧换新,那么正好我们做这个梯次利用也是在这个领域,很多公交车,它已经到了报废年限,或者电池到了这个报废年限,但是车仍然是好的,那么这些车辆如果重新去报废的话,这个代价太大了。那我们把电池给更换了,车辆继续跑,可以让政府又实惠又安全,把循环经济这件事情做起来,所以我们今年这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在这个领域,就是车辆电池包的更换,跟维修领域做大量的储备,然后整个市场的拓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将真正到来。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市场潜力相当诱人。虽然泉州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方面尚处于起步期,但爱拼敢赢、慧眼识商机的泉州企业以智能化、规模化入局,起点较高,未来潜力可期。
本台记者:张怀宁 沈逸夫
【无线泉州】一审:洪冬旭
【无线泉州】二审:林健行
【无线泉州】三审:潘海阳 林婷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