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到此一游”“某某某,我爱你”……泉州人注意了!这些不文明的刻划、涂污行为最高个人将会被罚款1万元!12月19日,泉州召开《“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通报《条例》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这部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备受关注的《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共5章39条,包括总则、保护管理、活化利用、法律责任、附则等。《条例》所称泉州世界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由22处代表性史迹(以下简称遗产点)及其关联环境所构成的整体。//设立咨询专家库《条例》第八条提到,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泉州世界遗产咨询专家库,由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规划、建筑、考古、景观、旅游、法律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为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等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第九条提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泉州世界遗产的义务,并有权制止、举报破坏泉州世界遗产的行为。引导和支持建立泉州世界遗产公益组织。鼓励公益组织、志愿者参与泉州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文明引导、游览讲解、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对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遗产点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刻划、涂污、损毁,个人会被最高处罚1万元在对泉州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方面,《条例》作了14条规定,明确要求规划处遗产的保护区划,包括保护区划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等。保护区划由遗产区、缓冲区组成,必要时可以划定景观控制区。其中,在遗产区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实施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在缓冲区和景观控制区内进行建设工程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遗产点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和建设管控专项细则,不得破坏遗产的历史风貌、安全环境和视廊景观。《条例》第十六条提到,遗产点应当设置保护机构,履行相关保护管理责任,包括修缮、保养、维护以及日常监测和巡查等等,特别是,要确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按照保护要求采取预约或者适时限流、分流等措施,实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值得一提的是,《条例》第十九条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遗产保护区划内不得有下列行为:刻划、涂污(比如写“到此一游”“涂鸦”等等)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坏遗产;刻划、涂污、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遗产保护标志、保护设施和界碑(桩)、标识碑、指示牌;违法排放污染物;引进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外来生物物种(比如巴西龟、福寿螺等);新建、改建、扩建不符合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遗产点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和建设管控专项细则的建(构)筑物或者设施。对此,《条例》在法律责任方面的第三十三条中明确到,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刻划、涂污、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遗产保护标志、保护设施和界碑(桩)、标识碑、指示牌的,由市、遗产点所在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条例》还提到,未经考古调查、勘探以及抢救性考古发掘,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市、遗产点所在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每年7月25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在对泉州世界遗产的活化利用方面,《条例》作了7条规定。这其中,包括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遗产阐释、展示水平,讲好遗产故事,推动遗产保护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依托泉州世界遗产,整合沿线史迹遗址、人文和自然景观,推动老字号、传统美食、民俗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融入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具有泉州特色的世界遗产旅游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泉州世界遗产活化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对讲解员、志愿者、导游的培训,提供规范的讲解文本。遗产点保护机构根据需要,招募外语讲解员、志愿者、导游,提供外语导览和讲解服务。打造“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等特色品牌,组织开展泉州世界遗产宣传推广,每年7月25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多语种展示宣传,拓展对外交流平台,扩大泉州世界遗产的影响力。鼓励在具有展示空间和条件的公园、机场、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展示泉州世界遗产。//22处遗产点名单《条例》涉及的22处代表性史迹,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