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其中安溪县:生态铸茶魂 “四链”生金叶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名单我们一起来看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一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2025年,我部开展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自主申报、省级推荐、专家论证,遴选北京市延庆区等3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现予以发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细化工作举措,加强方法创新、典型引领、经验总结、指导服务,务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强化政策引导。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要加强统筹协同。围绕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定期跟踪调度,逐项推动落实。三要推动集成应用。以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主体为抓手,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进绿色高效品种创新,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绿色装备创制升级,加快农业领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四要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开展案例发布、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农业绿色发展亮点成效,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附件: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5年7月10日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一、县(市、区、旗、农场)案例(23个)1. 北京市延庆区: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走好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之路2.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小谷子”做成“大文章”3.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分级修复 精准治理 盐碱滩变“聚宝盆”4.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生态筑基产业兴 长白山里参花香5.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以绿为核 高寒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6. 上海市闵行区:科技为弦 生态为谱 奏响都市精品农业新乐章7.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优布局 塑链条 创机制 筑牢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根基8.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全程管控农药包装废弃物 守护绿色生态田园9.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绿染茶山创品牌 生态兰香富一方1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生态铸茶魂 “四链”生金叶11.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擦亮底色 激发动能 探索农业产业生态化新路径12.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陆海协同 蓝碳助力 打造沿海农业发展绿色转型高地13.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从茶园到茶杯 绿色护航全链条14.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八良”夯实发展根基 “蔬”写产业增绿生动篇章15.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天选地育 稻肥循环 勾勒 “绿富美”田园画卷16.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巧用秸秆点“菌”成金 促进增效增收双赢17.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山兰稻焕发绿色生机18.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点绿育新促融 做好“三茶”统筹大文章19.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推行“1234”工作法 高原特色农业焕绿颜20.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激活生态资源 解锁秦巴山区“两山”转化密码 21.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做好“膜”文章 守护戈壁绿洲净土22.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打好绿色转型“组合拳” 做强雪域高原有机农牧业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强化全要素支撑 建好天山北麓“绿色粮仓”二、企业案例(6个)24. 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种养循环铺就绿色发展共富路25. 大连鑫玉龙海洋生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养殖深耕 价值转化拓路 打造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26.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前进农场有限公司:数智稻乡织绿网 品牌塑造固粮基27. 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促循环 提质效 强品牌 念好养牛致富经28. 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多元利用 深挖价值 茶桑变身“摇钱树”29. 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赋能 服务保障 精准灌好农田每一滴水三、科研机构案例(2个)30.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强科技 育基地 送服务 绘就稻渔共生新图景31.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打通循环技术堵点 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安溪县茶产业 “四链融合” 绿色发展案例简介安溪县作为中国乌龙茶之乡和铁观音发源地,以 “生态立县、质量兴茶” 为引领,构建生态链筑基、价值链赋能、产业链增收、监管链护航的“四链融合”体系,实现了茶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传统农业绿色转型的典范。基本概况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县域面积 3057 平方公里,下辖 24 个乡镇,人口 121 万。茶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涉茶人口占比超 80%,茶园规模达 60 万亩,年产茶叶 6.2 万吨。2024 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 416 亿元,较 2015 年的 135 亿元增长显著,年增速达 12.3%。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 1443.07 亿元,连续 10 年位居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榜首,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分别认定为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生态茶园面积 48.6 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 3.82 万亩,有机认证面积 1.95 万亩,森林覆盖率 54.34%,茶叶出口合格率连续 18 年保持 100%。主要举措筑牢生态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发力。宏观上推进 3.2 万亩退茶还林,改善茶产业大生态;中观推行科学种植方式,提升梯壁留草覆盖率,套种绿肥作物,构建和谐生态体系;微观依托 “茶生态医院”,改良土壤微生态,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价值链:以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主导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出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广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建立 “茶产业联合体”;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构建碳排放监测系统,推出 “碳汇质押贷” 等绿色金融产品。拓展产业链:在加工环节,深度开发茶叶活性成分,推进茶渣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清洁智能生产线;在销售环节,依托相关园区构建茶业供应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文旅方面,打造特色茶庄园,开发文旅线路,推动茶产业与多产业融合。筑牢监管链:建成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组建专业监管大队,建立三级网格监管体系;推动茶叶生产企业纳入追溯系统,建立茶农诚信档案;实施 “总山长 — 分山长” 责任体系,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经验启示:安溪县的实践表明,机制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集成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四链融合” 是系统治理的科学路径,共建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模式为山区县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系统方案,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共赢。来源:综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无线泉州】一审:林春婷【无线泉州】二审:黄美清【无线泉州】三审:欧阳可及 郑云涛